在電池行業競爭激烈的版圖中,山東華太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已穩居國內市場份額第四、江北地區第一的行業地位,在山東本土市場更是實現了高達40%的家庭滲透率——每10戶家庭中就有4戶使用其產品。然而企業并未止步于此,正以強勁的國內優勢為基礎,全力進軍國際市場,劍指全球電池行業龍頭地位。
走進華太新能源的智能化生產車間,全自動生產線正以每分鐘生產650只的速度高效運轉,車線QC檢測后裝箱待發。
作為國內堿性電池、鋅碳電池等領域的頭部企業,華太新能源的國內先鋒地位并非偶然。副總經理王能軍介紹,公司與格力、美的、海爾、公牛等國內家電與電工巨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成為其核心電池供應商。穩定的B端訂單和成熟的渠道網絡,也為華太開拓國際市場提供了堅實基礎。
那么這家從臨沂走出的企業,又是如何在國際市場上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企業憑借“量體裁衣”的靈活策略,打造了一個年產能達40億只的“全球電池超市”——為中東市場開發的高溫耐受電池,為醫療設備定制的長效鋰電,甚至為沃爾瑪獨家設計的零售包裝……這種深度定制能力,讓華太新能源的產品線總能精準匹配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差異化需求。
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理念,也讓華太新能源在廣交會上實現了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蛻變。據悉,企業已連續參加50余屆廣交會,從最早的小展位到如今的品牌特裝區,國際貿易總監周洪軍見證了太多合作從這里起步,“松下、沃爾瑪這些國際巨頭的采購代表,現在看到我們的LOGO就會主動過來聊一聊。”
這份來自國際市場的認可,正是華太新能源堅持技術創新、嚴把質量關的必然結果。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華太新能源的國際競爭力源于其對技術創新的執著。副總經理王能軍強調:“與國際巨頭的競爭,本質是技術迭代和供應鏈效率的比拼。”華太新能源產品質量與國際標準對接,先后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與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產品通過BV、SGS、TUV、CE、ROHS、EMC、REACH等國際權威認證。
此外,華太新能源在電池核心性能指標上實現多項突破性創新:其獨創的堿性電池雙密封技術通過雙重密封設計將保質期延長至10年,并實現無汞、無鎘、無鉛的環保特性,成為進軍歐美市場的“通行證”;在安全領域,與高校聯合研發的新型復合電解質膜技術為電池裝上“智能防護罩”,顯著提升了防漏液和耐高溫性能;高能量電池研發采用“碳包覆+金屬摻雜”雙重保護技術,有效解決了硅負極膨脹難題;創新材料結構設計開發出新一代高容量正極材料,使電池能量密度提升40%以上,為新能源車提供了更強勁的動力支持。這些成果充分彰顯了華太新能源在電池技術領域的領先實力。
如今,面對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華太新能源正以二次創業的奮進姿態向全球電池行業領軍地位發起沖擊。40億只的年產能、100多個國家的銷售網絡、多項國際認證的核心技術,讓這家臨沂企業有底氣在全球市場與國際巨頭一較高下!
——信息來自: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