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麻豆91精品三级站_色网在线_天堂电影在线免费观看完整新版_亚洲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 - av色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SNBE 2025深圳國際新能源電池產業展覽會【官方網站】
2025年08月26日-28日   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寶安新館)
Language:

動力電池:以循環計劃破局“內憂外患”

2025-07-08 17:33:48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10年位居世界首位的當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歐盟綠色壁壘、國內資源供應鏈風險、回收市場亂象正侵蝕著產業根基,成為其發展道路上的“三座大山”。

  面對“內憂外患”,動力電池產業如何破局?近日,全球領先的循環經濟倡導機構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與寧德時代(300750)就“全球能源循環計劃”愿景達成高度一致,雙方將協力通過重塑價值鏈體系、產品再設計、重構商業模式和完善回收閉環,推動電池產業從線性經濟向循環經濟轉型。

  “未來20年內,全球將有50%的新電池生產告別礦產開采。”6月24日,寧德時代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蔣理在第七屆倫敦氣候行動周上作出如上判斷。

  電池行業來到變革關口

  專家指出,隨著“雙碳”目標深入推進、歐盟有關法規實施日近,我國動力電池行業已來到變革的關口。

  一方面是即將來臨的動力電池退役潮。今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指出,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已進入規模化退役階段,全面提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為重要。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年我國退役動力電池將達到104萬噸,到2030年或將達到350萬噸。

  另一方面是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指出,2024年我國鎳、鈷、鋰等戰略性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分別達86%、98%、70%。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40年,全球鋰需求缺口將高達110%,鎳缺口達24%。

  內憂未解,外患又至。將于2027年落地實施的《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要求,廢舊電池的鈷、銅、鉛、鎳回收率比例均需達到90%,鋰達到50%。這已成為懸在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業內人士指出:“這不僅是技術門檻,更是市場準入的生死線。”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建立完備的動力電池循環體系成為國內企業的生存必需。

  事實上,在政策和需求驅動下,近年來國內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數量快速增長。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5月1日,2025年我國新注冊電池回收相關企業有15202家。然而,無序狀態正侵蝕產業根基。全國12萬家電池回收企業中,僅有156家進入工信部白名單。超過70%的退役電池被黑作坊截留。這些非法作坊憑借規避環保成本,出價高出正規企業30%,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四大綱領引領破局之路

  上述難題何解?“全球能源循環計劃”以系統性創新給出“破局之鑰”。

  “我們希望以電池產業鏈為切口,帶動能源體系向高效、低碳、可持續方向系統轉型。”蔣理介紹說,該計劃制定了四大行動綱領,為電池產業向循環經濟全面轉型指明方向。

  第一是重塑價值鏈體系,通過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每一個環節,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循環流轉。如寧德時代“時代碳鏈”管理系統,實現了電池全生命周期內收集、審核、分析和追蹤碳與材料的數據,為循環經濟提供數字化基礎設施。截至目前,該系統已完成800余款產品、500類物料的碳足跡追蹤。

  第二是產品再設計,將循環理念融入電池源頭設計,通過模塊化設計和“易拆解優先”的設計原則,開發更耐用、易拆解回收、可梯次利用的電池產品。同時,將模塊化設計與建立清晰、專業的廢舊處理途徑相結合,確保電池產品能夠負責任地被回收處理,減少環境和安全隱患。

  第三是重構商業模式,從傳統產品銷售轉向以共享服務為核心。在這方面,寧德時代正在布局超過1萬個換電站的服務網絡,還將與上下游企業攜手推進換電、電池銀行、共享車隊等新模式落地,最大化每一塊電池的利用率。

  第四是完善回收閉環。通過構建高效、規模化的回收體系,持續提升回收效率和同級循環比例,從源頭減少對礦產開采的依賴。據悉,寧德時代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池回收網絡,2024年共回收了13萬噸廢舊電池,生產了1.7萬噸鋰鹽。

  “此次‘全球能源循環計劃’愿景的發布,標志著電池循環經濟從理念邁入了系統化實踐的新階段。”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CEO瓊奎爾·哈肯伯格(Jonquil Hackenberg)評價說。

  “價值出海”開辟全球化新路

  “我們要讓能源循環成為一種經濟。”蔣理表示,循環經濟將釋放新的經濟機遇和社會價值,在推動電池產業實現全生命周期變革的同時,開辟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據寧德時代預測,在循環經濟模式下,通過梯次利用、高效回收和材料再生,單塊電池的全生命周期價值預計將提升30%~50%,為整個產業鏈創造可觀的盈利增長點;同時,電池制造的碳足跡可降低20%~30%。到2040年,全球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將突破1.2萬億元。

  更重要的是,作為全球首個由中國企業推動的循環經濟公益項目,“全球能源循環計劃”的發布標志著我國從全球綠色發展的參與者轉變為引領者。

  “這不是單向的技術輸出,我們正在創造雙向賦能的全球生態。”蔣理認為,“全球能源循環計劃”開創了一種以可持續發展理念、技術標準與開放合作為核心的“價值出海”新模式,為國內企業提供了全新的、更具韌性的全球化路徑。通過構建循環經濟生態,該計劃將增強與資源國、消費國及合作伙伴的利益綁定,提升國際合作意愿與產業話語權。

  蔣理表示,下一步寧德時代將支持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開展針對電池循環經濟的系統性研究,探索電池循環經濟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轉型路徑,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循環解決方案。

  “寧德時代的定向循環解決方案正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英國法拉第研究所CEO馬丁·弗利爾(Martin Freer)也表示,期待未來能與寧德時代共同推動電池循環經濟落地。

——信息來自:中國化工報